返回 继承土地庙,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21章 最早的“到此一游”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满楼小说]https://m.shumanlou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原本,冬天是非常难熬的。

    但是今年的冬天格外舒服。

    无论土地庙,还是隔壁科尔沁草原新建的城隍庙,又或者千里之外的姜国、杨国,都在大搞基建。

    土地庙的三百多万斤存粮、梁满仓这几个月低价买入的粮草、晋国赔偿的百万斤粮……

    三个基建点可供使用的总粮食有千万斤之多。

    姜国和杨国总人口,再加上周边其他国家的流民,按照二十万人算的话,平均到每个人头上,就是五百斤粮食。

    度过这个冬天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再加上民间的存粮,以及其他谷物、杂粮、鸡鸭鱼等,尤其是北击匈奴获取的牛羊,这应该是是一个丰年。

    不过呢,岳川居安思危,深知“手中有粮心里不慌”的道理。

    怎么能一天三顿全吃饭呢?制作出来的行军丹给谁吃啊?

    粮食得攒着!

    至少得留下半年的粮食储备。

    这就叫格局!远见!

    即便有行军丹充数,这几个地方的百姓还是其乐融融,幸福感满满。

    对淳朴的百姓而言,只要不冻死、不饿死,就是烧香磕头都求不来的好日子了。

    晋国、秦国、代国、中山国、无终、孤竹、楼烦等国来说,也都是丰年。

    以往粮食丰收,就值得庆祝。

    如果匈奴人不来劫掠,就连呼祖宗保佑。

    现在自己家丰收,还抢了匈奴人的牛羊,简直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。

    掳掠的牛羊太多,各个城镇牲畜交易市场满是哞哞、咩咩的叫声。

    一些受伤的、体弱的、患病的牛羊最先被宰杀。

    还有一些死在草原上的牛羊,只要跑跑腿就能拖回来,拆解卖肉。

    也正因此,边境城镇催生出一大批拾荒者,又或者原始的倒爷。

    有钱的赶着小毛驴,没钱的直接挑着扁担,跟同村或者同族一起往北边跑。

    骑兵推进速度快,根本不会携带太多负重,有时候为了追杀敌人,根本来不及打扫战场。

    有些大胆的百姓就凑上去,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战利品。

    急着北逐匈奴的骑兵们给钱就卖,甚至都不用给钱。

    百姓们随身携带的蒸饼、干菜、盐巴就能换这些死牛、死羊。

    骑兵们天天吃肉,吃得都快吐了,就想换个口味。

    没钱的百姓就等骑兵走了之后像秃鹫一样打扫战场。

    更有大胆的组建商队,就吊在骑兵后面跟着推进。

    一群步兵,愣是追着骑兵跑不掉队。

    什么喂马的、修马蹄的、捏脚的、修面的、卖小吃的、擦洗甲胄的,又或者身兼数职的。

    总之一句话,这里面各个都是人才。

    越向北,气候越发恶劣,随行的百姓、小贩陆续折返。

    他们的极限就是这里了。

    骑兵队伍还想继续向北推进。

    武林至尊、宝刀屠龙的传说深入人心。

    匈奴人集体向北转移,肯定是去狼居胥山的。

    路上陆续出现死牛、死羊,甚至死掉的匈奴人。

    很显然,匈奴人也扛不住了。

    很可能再追一段就能追上了。

    然而,气候恶劣。

    粮草、补给困难。

    还有冻伤。

   

第421章 最早的“到此一游”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