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秦时之七剑传人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出航(三十七)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满楼小说]https://m.shumanlou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再多人有用吗?”

    “既然你知道危险,就更应该保持克制!”高渐离接过话茬批评道。

    “我说了我不是不克制,只是没办法。”天明很不服气的回应道,“比人多咱们比不过他们,比不过!”

    “那也好过你们几个小辈冒险。”高渐离很清醒的点明道,“或许即使我们都出手也无法应付最糟糕的局面,但如果局面没到那种地步,就还是有用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次你们的运气就很好,只有星魂出手,若是知会了我们,多上一两个高手脱身就十拿九稳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不是像现在,要不是那个蜀山的少年突然醒转又出奇制胜打退了星魂,你觉得你们能逃回来几个人?”

    高渐离的话说的很清楚。

    也许天明面临的确实是两头堵的为难局面,只能勉为其难去做。

    但即使勉为其难,也得做到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最好。

    天明如果知会了墨家,高渐离他们派了援手去,那面对星魂和大少司命时就不会那么狼狈,也不需要虞子期出手就能安然脱身。

    虽然从最后的结果来说没什么区别,但细究根本却并不相同,后者更为稳妥,更为安全。

    天明张了张嘴,发现自己无可辩驳,果断老实闭嘴了。

    班大师见他这副蔫样,长叹一声后苦口婆心的说道,“下次不要擅作主张了……你哪怕肯知会我们一声再去冒险老头子我都不至于这么生气。”

    “你自己想想,像你这么干,你们哪怕出事了我们都一无所知,这能行吗?”

    “啊啊……”

    天明三人一起耷拉着脑袋,极其同步的轻晃点头,表示对班大师话的认同,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省。

    至于有几分真心……只能说不要太认真。

    班大师也只能再度叹息。

    说实话,不管再生气,他们能做的也只有训斥教育,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,也管不了。

    天明说大不大,说小也真的是不小了,再加上身份特殊,班大师他们总不能搞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。

    况且天明的监护人严格来说也不是他们,用棍棒也轮不到他们。

    再说回来,以天明现在的实力,想对他用棍棒还真不容易呢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焚书令的消息逐渐在整个帝国境内传播开来。

    因为诸子百家的过激反应,消息传播的速度很快,短短两天时间,基本传遍了齐鲁荆楚地区,至于关中就更不必说了。

    到目前为止,也就是巴蜀,陇西,北地,还有正打仗的南岭一带还没有传开焚书令的事。

    和所有人预料的一样,焚书令掀起了全国范围的轩然大波,但……其实也没多严重。

    对于百姓来说,焚书不管再离谱,终究和眼下的衣食住行无关,对他们的伤害还不如一次额外的徭役。

    反应最激烈的大概就是齐鲁地区的百姓,这里是儒家的大本营,是儒学氛围最浓郁的地方。

    同时也因为过去齐国商业发达,又没遭遇真正的灭国大战,百姓相对富足安定,有余力脱产读书的人更多。

    不过百姓反应再激烈,无非就是抱怨两句,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集权国家,帝国的百姓可没有任何投诉官员或朝廷的渠道。

    真正反抗的,还是众多的儒家学者。

    他们这两天通过各种渠道,试图向帝国,向皇帝施压,阻挠焚书令的彻底实施。

    从效果上来说,他们的施压未必比百姓的抱怨更有用,但有额外的效果。

    皇帝一定被烦的厉害。

    而在这个过程中,最开始反抗帝国,甚至正面和嬴政起冲突的小圣贤庄却又陷入了谜之沉寂。

    他们没有向帝国服软低头,但也没有尝试联合其他儒家派系阻挠焚书令。

    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首鼠两端——既碍于面子不肯倒向帝国,又没有胆量反抗帝国。

    为了小圣贤庄的脸面,为了儒家的声望,伏念最后没有向帝国低头,但是结果似乎也没多好。

    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。

    儒家的人一时半会奈何不了帝国和皇帝,因此有不少人开始针对小圣贤庄,猛烈抨击掌门伏念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桑海城这一亩三分地现在乱得很。

    而在一团混乱中,嬴政确定了对蜃楼的视察——这是他第一次视察蜃楼,也是唯一一次。

    在他视察之后三天内,蜃楼就会出航。

    桑海为此提高了警戒级别,但也没到之前那种程度,

    而诸子百家这边,和高渐离之前预料的一样,全都腾不出手。

    甚至其他不关心焚书令的反秦势力此时都很忙活——忙着趁机给帝国捣乱,并为己方积蓄实力。

    他们既要趁此机会进一步挑动各地百姓对帝国的不满,同时吸纳对他们有用的,因焚书令而不满的地方势力。

    帝国是庞大的,有中央朝廷,有在中央朝廷供职的官员,也有地方官府,以及在地方官府任职的官员,还有身处中央的权贵勋爵,和身处地方的豪绅乡老。

    能在焚书令中获利,或是不会因焚书令而遭受损失的只有一小部分人,其他不满焚书令的,又并非单纯任人宰割的老百姓的一部分人就是他们要争取的人。

    这类人不会,也不敢第一时间明着反对帝国的政策,但不满总是会发泄出来的,他们也总是要想办法保护自己利益的。

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出航(三十七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